
現(xiàn)代化無土基質栽培歷史可追溯至19 世紀中葉早期, 植物營養(yǎng)學家和植物生理學家對植物礦質營養(yǎng)生理進行了研究。1851年至1856年,Bou ssingault 等在涂蠟玻璃器具或純蠟容器中用砂礫、石英或活性炭作基質栽培燕麥,證明植物生長需要N、P、K、S、Ca、Mg、Si 和Mn養(yǎng)分。隨著新材料的不斷出現(xiàn),育苗基質很快擴展到珍珠巖、陶粒、硅膠、沸石、泡沫塑料、合成樹脂、泥炭、椰子殼、樹皮、鋸末、爐渣、炭化稻殼及一些混合基質。我國無土栽培的研究起步較晚。
1、由國外引進技術和設備階段中國最早的蔬菜無土栽培出現(xiàn)在20世紀30年代上海市的四維農場,由留學于英國的張四維創(chuàng)辦,采用基質栽培方式,栽培基質為煤渣,營養(yǎng)液循環(huán)供液,生產番茄、黃瓜和西瓜。1946--1948年在南京市御道街辦了一個小型軍用蔬菜無土栽培農場,從美國引進設備和技術,用砂等基質栽培,生產四季蘿卜、葉用萵苣等葉菜類。因此可以說,煤渣和沙粒是中國最早的無土栽培基質。
2、國內試驗研究階段在中科院上海植生所科技人員的影響下,1959年上海市寶山縣的菜農用瓦礫為基質在缸內無土栽培番茄試種成功。1966年用同種方法試種番茄、黃瓜、茄子成功。1976年用瓦礫和糠灰為基質種植番茄成功。
3、迅速發(fā)展階段20世紀80年代中期,中國蔬菜設施栽培迅速發(fā)展,人民生活逐步提高,同時也帶來了污染問題。為此,日益需要以無土栽培生產無污染、潔凈衛(wèi)生的蔬菜,這時期河北、上海、江蘇、北京、廣東、浙江等地的農業(yè)院校和科研單位,先后開展蔬菜無土栽培技術研究,對栽培基質的研究更是蓬勃興起,篩選出了諸多栽培基質,如有機基質、無機基質及混合基質等,并對它們的理化特性及其對蔬菜發(fā)育的影響等進行了研究。